当前位置:首页 > 360热点新闻 > 正文内容

上海一楼栋加装电梯被隔壁楼举报 烂尾"留下钢制框架

admin2025-07-07 18:41:36360热点新闻4
上海一小区楼栋加装电梯工程因被隔壁楼居民举报而烂尾,留下裸露的钢制框架,据举报者称,该楼栋加装电梯未经过隔壁楼业主同意,且存在安全隐患,相关部门表示,加装电梯需经过所有业主同意,并符合相关规划和安全标准,该小区已成立加装电梯协调小组,正在与居民协商解决方案,此次事件再次引发了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争议和关注。

上海一楼栋加装电梯“烂尾”留下钢制框架,邻里矛盾引发社会关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加装电梯成为许多老旧住宅楼提升居住品质、方便居民出行的迫切需求,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一起因加装电梯引发的邻里矛盾却使得一栋楼加装工程“烂尾”,仅留下孤零零的钢制框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事件背景

位于上海市某区的这栋居民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共有6层,居住着数十户居民,其中多为老年人,由于楼层较高,没有电梯,居民们尤其是老年人在出行时面临诸多不便,在2020年初,该楼栋的业主们开始筹备加装电梯项目,经过多次协商和申请,项目终于在当年6月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并正式动工。

施工过程中的矛盾

施工过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隔壁一栋楼的部分业主以“影响采光”、“占用公共绿地”等理由,多次向相关部门举报,要求停止施工,这一举动不仅打乱了原定的施工计划,更在居民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和矛盾。

“我们只是想方便出行,没想到会闹成这样。”一位该楼栋的居民无奈地说,而隔壁楼的业主则认为,加装电梯不仅会影响他们的采光和通风,还可能降低房屋价值,因此坚决反对。

协商与调解

面对僵持不下的局面,相关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多次组织双方进行协商和调解,由于双方立场坚定,互不让步,调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我们提出了多种方案,包括调整电梯位置、补偿隔壁楼业主等,但对方始终不同意。”一位参与调解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由于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加装电梯项目被迫暂停,留下了一个“烂尾”的钢制框架。

社会反响与舆论关注

这起事件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许多网友表示同情和支持该楼栋居民加装电梯的诉求,认为这是改善居住条件、方便老年人出行的必要措施,也有网友指出,隔壁楼业主的反对并非没有道理,采光和公共绿地的确可能受到影响。

“加装电梯是好事,但也要考虑邻居的感受。”一位网友留言说,还有网友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或者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来协调此类矛盾。

法律视角与解决方案

从法律角度来看,加装电梯属于业主共同决定事项,需要遵循《物权法》、《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下列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一)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二)制定和修改管理规约;(三)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四)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五)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六)筹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七)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八)改变共有部分的用途或者利用共有部分从事经营活动;(九)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必须充分征求所有业主的意见并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因加装电梯导致相邻业主权益受损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并给予相应补偿。

针对这起事件,有法律专家建议:首先可以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其次可以寻求法律援助或诉讼途径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最后也可以考虑通过政府部门的介入来协调解决纠纷。

后续进展与反思

经过一段时间的僵持和协商后,该小区居委会和相关部门再次召集双方进行谈判,经过多轮磋商和妥协后终于达成了初步协议:将电梯位置稍作调整以减轻对隔壁楼采光的影响;同时给予隔壁楼部分业主一定的经济补偿以换取他们的支持,目前该协议正在公示期间并等待最终确认,如果协议能够顺利达成并付诸实施的话那么这栋居民楼加装电梯项目有望重新启动并完成建设任务。

此次事件虽然最终以和解告终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如何在尊重他人权益的同时实现自身诉求?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协商机制和沟通平台?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希望未来在类似情况下能够有更多的理性声音出现并推动问题解决走向更加和谐的方向上发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301.hk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301.hk/post/9613.html

分享给朋友: